|
【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曼彻斯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英国举行(黄金时代传媒曼彻斯特)11月30日电,为深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思想以及英国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由英国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人文交流学会、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和英国坎特伯雷基督教堂大学联合主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曼彻斯特”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英国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大学举行。来自中国、英国、德国、丹麦、爱尔兰等国的40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曼彻斯特当地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10余个国家的高等院校以及友好人士为大会的顺利举办发来祝贺。 200多年前,英国曼彻斯特成为世界工业革命的中心。产自海外的棉花被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而后在大大小小的纺织厂加工生产,再通过火车、轮船销往世界各地。曼彻斯特因此被称为世界“棉纺之都”。曼彻斯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1842年,恩格斯遵照父亲的安排来到曼彻斯特。在这里,他得以目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隐藏在棉纺之都繁华背后的英国工人悲惨境遇。最终,恩格斯以亲身调查为基础出版了著名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马克思对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的调查研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845年夏天,马克思在恩格斯的陪同下来到曼彻斯特。他们在切塔姆图书馆查阅资料、深入阅读;在红龙酒吧饮酒畅谈、共话革命。他们当年共同目睹的“小爱尔兰”、曼彻斯特皇家医院、教堂街等至今依然存在。因此,本次研讨会选择在曼彻斯特召开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与会学者嘉宾合影 拍摄:郑茜予) 索尔福德市副市长杰克·约德先生首先代表索尔福德市向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曼彻斯特是工业革命的代表性城市,马克斯恩格斯在这里所作的考察研究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发展,相信他们的精神财富将继续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
(英国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人文交流学会会长刘凯祥(右一)向索尔福德副市长杰克·约德(左一)赠送纪念品。拍摄: 郑茜予)
坎特伯雷基督教堂大学科学、工程和社会科学研究与企业学院主任、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召集人戴维·贝茨教授表示,看到本次大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齐聚曼城,深入交流。作为多年从事马克斯恩格斯研究的学者,他备感欣慰,并对大会的研讨充满期待。
(坎特伯雷基督教堂大学科学、工程和社会科学研究与企业学院主任戴维·贝茨教授致辞 拍摄:郑茜予) 索尔福德大学艺术、媒体和创意技术学院院长阿兰·沃克尔教授对与会学者的光临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曼彻斯特的城市发展以及历史遗产,并特别提及了拥有大量珍贵马克思主义研究文献的“工人运动图书馆”,从而强调了曼彻斯特与工人运动的密切联系。 (阿兰·沃克尔教授, 副校长, 艺术、媒体与创意技术学院院长致辞 拍摄:郑茜予) 英国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人文交流学会会长刘凯祥先生在致辞中指出,经过近一年的准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曼彻斯特”国际学术研讨会终于顺利开幕。本次大会是继2023年6月在英国伊斯特本首次举办的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人交流学会会长刘凯祥先生 拍摄: 郑茜予) 中国保信集团董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国际产教融合委员会主席姚义纯先生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最大教育集团,保信集团非常重视国际人文和教育交流。继去年参加第一届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学术研讨会后,今年又组织了更大的参会阵容,从而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交流与传播做出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国际产教融合委员会主席姚义纯先生致辞拍摄: 郑茜予) 本次研讨会共举行2天,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恩格斯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西方现代化困境与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等诸多议题在3个会场同时进行学术研讨。会后,代表们参观了工人运动图书馆,切塔姆图书馆马克思读书角,霍姆斯恩格斯广场雕像等历史遗址,深刻缅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道路与历史足迹。 (北京大学程美东教授作主旨发言 拍摄:郑茜予) (清华大学肖贵清教授作主旨发言 拍摄: 郑茜予) (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作主旨发言 拍摄: 郑茜予) (德国柏林技术和经济大学米歇尔·海因里希教授作主旨发言 拍摄: 郑茜予) (会场掠影 拍摄: 郑茜予) (会场掠影 拍摄: 郑茜予)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由英国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人文交流学会在英国举行的第二场同类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去年6月,“恩格斯在伊斯特本”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英国南部的伊斯特本市举行,来自中国、英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恩格斯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的重大影响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